2

雪浪环境(sz300385)2日收盘价6.39元-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雪浪环境(sz300385): 2月2日,雪浪环境平收,收盘价为6.39元,发生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量30万股,成交金额188.1万元。 第1笔成交价格为6.27元,成交30.00万股,成交金额188.10万元,溢价率为-1.88%,买方营业部为

雪浪环境(sz300385):

2月2日,雪浪环境平收,收盘价为6.39元,发生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量30万股,成交金额188.1万元。 第1笔成交价格为6.27元,成交30.00万股,成交金额188.10万元,溢价率为-1.88%,买方营业部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红岭分公司,卖... 网页链接

滴水之坚:

文/陈启 ;来源/启哥有何妙计

前天蔚来降价的消息刷屏。

消息来自华尔街见闻

蔚来2月1日开始已经针对2022款es6和es8进行降价促销,降幅最高超过了10万元。传闻很快引发业内人士以及蔚来车主等的热议。针对该传闻,蔚来方面2月2日下午回应上证报记者表示,所谓降价是少量展车、库存车享优惠政策。

蔚来有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蔚来2022款es8、es6和ec6车型即将迎来全新换代,目前还有少量展车和库存车可供销售,这部分车辆可以享受展车政策。

这个标题稍微夸张了一些,蔚来表示只是有些老款库存车降价,并非全系列降价十万,但是这一举动还是引发了市场热议,,特别是之前蔚来李斌还在公开场合表示蔚来不会降价,他的理念是如果新车的价格太低,会影响老用户车的残值,导致品牌力下降。

于是就有人调侃,上次特斯拉降价引发多地新车用户不满“上门维权”,这次就看蔚来车主的素质了。

1月6日,一个多月前,特斯拉率先拉开价格战,宣布毛豆3和毛豆y两款车型,价格全部下调,对比之间最高幅度达到4.8万元,其中毛豆3起售价低至22.99,我还在杭城的路上,见到过有毛豆y的车主在车屁股后面贴着“31.55万的怨种”,显然是最高价格买的,现在有点后悔,巨他妈搞笑。随后小鹏也宣布旗下部分车型降价,看起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消息来源同花顺财经

一月销量下滑明显

图片来自网络

一月份的销售数据已经出来,可以看到各大车企除了理想外其他几家的同比销量明显下滑。

诚然,今年过年较早加之疫情结束,很多三年没回家的人归乡心切,大家都没心思继续上班,加上国补取消,压缩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周期,因此1月份数据下滑是预期内的事,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各大新势力车企也不会简单放任下滑,于是是掀起价格大战,希望在淡季降价促销尽可能的拿更多的订单。

于是从降价开始,开始各大势力疯狂集体内卷。

从2022年的全年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增程,插电混动,按照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渗透率)达到 25.6%,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 2020 年)》提出的到 2025 年达到 20% 的目标。

但是,按照公安部的汽车上牌数统计,则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没有这么高,只有 23.05%,略有出入。

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2022 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 535 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 23.05%,与上年相比增加 240 万辆,增长 81.48%。

不管是25.6%还是23.05%,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在被国人所接受。国人对电动汽车的观念正在改变:从一个大号的电动玩具,变成一辆真正能满足需求的汽车,这个教育过程应该给特斯拉记上一功,不是特斯拉的品牌效应,国人应该没有这么高的接受度。

而明年各方估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更乐观。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乘用车的新能源渗透率达到27.6%,较2021年提升12.6个百分点。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乘联会专家团队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总体狭义乘用车销量2,350万辆,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36%。

消息来源同花顺

其他车企何去何从?

我曾经在去年在理想空悬的问题里一篇文章里,表达过一个观点。

未来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有几大势力,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哪咤零跑等造车新势力,华为系,以及部分转型成功的老势力都会分一块蛋糕,而所谓的日系,韩系,欧系,甚至bba,有相当部分车企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也就是说卷不过被卷死了。

这几天我发现我家电梯里的广告换成了丰田新能源车广告——bz4x。

bz4x,这名字越看越有意思,被网友戏称“验证码”,确实真像,也不知道这名字谁取的,太抽象了。

我网上查了一下,一汽丰田bz4x的售价是22-30万元,有经销商打出更低的促销价19.98万元。

老实说,我看了一下这车配置,内饰,动力,续航各方面参数,再看这车价,感觉这车定价和定位比取名更抽象……妥妥的割丰田粉丝的智商税。

20万车前驱版是单电机150kw的功率,双电机版居然是可怜的前后80kw,导致双电机居然比单电机加速还慢,这动力就不仅仅是垃圾来形容;电池也仅仅只有50.3的度电,cltc续航只有400多公里,冬季续航史上最拉胯只有37%,甚至零度下就充不进电;外加塑料感的内饰,智障一样的智能控制系统,ota居然要去4s店升级;别人有的功能,它是啥都没有,但是有个脑洞大开的配置是加2万块钱加快电池板,停户外可以光伏充电,但是这点可怜的效率可能要41年才能回本;不是丰田死忠粉,谁他妈20万的买丰田验证码?

实属离谱。

各位不要认为我故意黑丰田,你们去4s店看一眼就知道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是个人都知道,20-30万区间是各大车企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极度内卷的领域,这个价位里选择余地实在太大了,可以说是神车频出的,别人疯狂的堆电池续航,堆动力,堆内饰,堆配置,我就纳闷了丰田这么简陋的车卖20多万,凭什么?

我敢说这车毫无竞争力,小鬼子的脑回路我这辈子应该是看不懂了。

现在业内有个说法,以大众id系列为标杆,比它强都还算可以,比它都不如的就是工业垃圾。

所以大众id现在有个新的外号,行业守门员。就像上单诺手一样是个质检员,堪称及格线。(我刀妹乱杀诺手)

如果连id系列都打不过,可以寄了,对比id系列,验证码实在是太烂了。

说起大众,好歹还有一款id系列充门面,销量进不了前十,但是id3,id4还是能在前20里面看到,如果保持住,还能在中国市场苟活一阵子,大众铁粉的国内基数还算不少的。虽然id系列不咋地,仅仅能算中规中矩,如果售价再降个2-3万,还算香,依靠中国粉丝的数量,大众还是能发展发展,后续就看大众能不能拿出更有竞争力的车型,仅靠这么一款最像油车的电车的id系列,是远远不够的。

相比大众还能苟一下,其他品牌更惨,国内市场基本快到崩溃了边缘了。

灵魂拷问,你在大街上见过法国标志,日本本田,尼桑,英菲尼迪,斯巴鲁,韩国现代,美国福特之类的绿牌车吗?

至少杭州我从没见过,杭州这个城市包容性强,买啥车都有,从几万块钱的五菱mini到80万的高合,甚至上百万的保时捷电动车,啥车都有,但是上面几个耳熟能详的品牌,我是真没见过,谁买了说一声,我来参观一下。

这几个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基本可以用溃败来形容。

你说油车人家还能继续保持销量,但是以后新能源生渗透率持续上升,请问抢来的份额蛋糕,是从谁的嘴巴里夺过来的???中国一年2400-2600万辆的乘用车市场,你家多吃一块,别人家就少吃一块,到最后一家啥都不剩,会是谁呢?

也有人说毕竟丰田是老牌车企,难道它认真起来搞不定电动汽车?

呵呵,当年诺基亚看到苹果iphone4的崛起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2年不到亏的祖楼都卖了,有些东西不光看一个制造能力,而是理念的差别,这个理念没搞懂,越做越错,越努力死越快。

丰田就是典型脑子进水,理念没搞懂,结果出了这么一个残废的验证码。

错压氢能的日本

1月26日丰田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官网宣布,现任社长丰田章男卸任社长一职。

原因很有多,但是我认为丰田虽然全球销量勉强打平,但是在中国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且无力改变,只能找丰田章男来背锅。

尽管丰田嘴硬找借口,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是因为“中国疫情影响导致到店人数大幅减少受到严重影响”,太搞笑了,比亚迪,特斯拉,新势力,华为系怎么没影响?广汽埃安等热门车型不要卖太好。

说白了,丰田现在车不行,被卷死了。

特斯拉和国内各大车企在亲自下场在血水里跟人摔跤搏命,丰田扭扭捏捏还没想好要不要参与下场参与大战,抱着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做的好。

毕竟丰田可是全力押宝氢能,压根没任何造电动车的想法,丰田章男甚至当年嘲笑特斯拉和马斯克,是知名“电动黑”。现在丰田来造电车,这脸打的哐哐响,隔一个钱塘江都他妈听的到,而且出这么个验证码更像万般无奈之下选择,赶鸭子上架似的, 我认为丰田的电动车基本已经远离未来的中国市场了,至于油车还能支撑多久,看丰田的造化了。

作为传统汽车实力的日本怎么就错过这么一场电动汽车盛宴?这和小鬼子格局太小有关系。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把日本霍霍地够呛。所以日本认为,不能把身家性命都押在石油上,要有更多的替代能源。

这点上,日本和中国的思路比较接近,能源自主是大国强国的标准,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甚至美国,欧洲都有过这样计划。

于是在1974年,日本启动了“阳光计划”,开始搞“煤转氢”,具体做法是从中国、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褐煤,用这种量大便宜的劣质煤制造氢气,来缓解能源短缺的问题。

日本领先的氢能源技术,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积累的。

但此时氢能源还不是日本的首择,它更关注的是核电、太阳能、液化天然气等项目,想多条腿走路。

日本刚开始大搞核能,2011年的“311”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露,这破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烂摊子还没收拾完,“福岛放生小蜥蜴,未来就有哥斯拉”的梗还在流传呢,所以核电计划基本失败。

核电不行,那就只能选择可再生能源,也就是光伏和风力发电等等,尤其是光伏。

日本研究光伏比中国还早,两国基本是同时开始商业化的。2012年,日本宣布,高价收购光伏电力,这就是fit政策,目的就是把日本国内的光伏产业做起来。

但是日本忽视了一个问题,日本国土面积才多大?中国比它大几十倍啊!中国光伏行业不惜余力的投入,规模效应 技术革新,中国现在在光伏领域已经是全世界领先,日本光伏行业彻底被中国卷死,大势已去。

尽管日本还在搞新技术研发,比如大火的光伏异质结技术就是三洋发明的,但是不与中国庞大的市场结合,它仅仅只是一个实验室技术。

随后日本又盯上氢能源,日本在2003年就首次提出了“氢能社会”的构想,2017年,安倍推出了《氢能源基本战略》,氢能源正式上升为国策。

氢能源这个说实话,日本有点想当然了,尽管氢能源是种很优秀的能量载体,同样重量能量密度比煤炭和汽油高多了,而且排放的是水,没有任何污染,非常环保。

但是有两个根本性原因制约了氢能的发展。

第一、氢气从哪里来?第二,运输存储的巨大风险以及危害性如何解决?

制氢虽然原理简单,比如小学生都知道电解水可以制氢,但是这是目前成本最高的方案,一公斤的电解水的制氢的成本是56度电,相当昂贵。

用煤最便宜,然后是甲醇、天然气、可再生能源,但是这种都是灰氢,其制造过程的消耗的能量反而更多,这和氢能吹的环保理念背道而驰,属于脱裤子放屁。

只有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才叫绿氢,才算真正环保,但是成本说过了,亏炸。

尽管现在日本在氢能下游应用搞了很多东西,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低成本的氢从哪里来?

其次氢能是一种密度很低的气体,且易燃易爆,稍微有点泄露和空气结合,立马就爆炸,威力惊人。所以氢的运输,储存都有不光有技术难点,而且成本非常高,且目前看不到低成本的,绝对安全的爱游戏app官网登录入口的解决方案。

退一万步说,电动车万一着火了,也就自己一辆车烧没了,要是氢能车在地下车库泄露爆炸,那就是全部人遭殃,结果相当可怕。

你能同意你邻居买个定时炸弹吗???小区都不给进好吧。

有日本企业为了解决氢能的运输风险干了一件挺离谱的事:先制氢,然后氢变电,再电传输过去,落地后再电制氢。卧槽,没有十年脑淤血想不出这么傻逼的事。

有人形容日本的氢能产业规划是:日本是修好了收费站,但是路希望大家一起来修。日本想利用先发优势,在氢能布下众多专利,等氢能市场起来能躺着赚钱。

呵呵,想的美。

中美能让日本在氢能上摘桃子那是见鬼了。

所以说氢能只能是众多能源的补充,它必然不可能在汽车上发扬光大,有人曾经反驳我说,冬奥会上还推出氢能公交车呢,说明国家还是很看好的氢能车的的未来。

事实上除了政府的形象工程,正常的乘用车几乎销量是零,记忆中红旗有款100万的氢能车,过去几年只卖出3辆。我看来了一下数据,全中国2022年,氢能商用车是4782辆,也就是说氢能在少数重卡,商用车领域使用,乘用车是零,而这4782辆,是整个商用车汽车市场的零头的零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商用车新车零售量为258.78万辆,4782只占0.1%。

这还是国家给补贴,且下政治命令下的数据,(钢厂、港口、电厂等有政治任务)。

对于国家来讲,并不在意,到底是氢能还是纯电,还是其他什么能源能发展起来,从大局上讲,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新型的产业链,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初期必然是撒胡椒面一样的到处撒一点,每条技术路线都尝试一下,谁跑出来就支持谁,显然就目前在汽车能源市场,电动路线和氢能路线完全不是一个体量,基本宣判了氢能车的死刑,也许未来,为了真正的环保指标,在不适用纯电的北方城市有这么一丁点氢能车的量。

最后科普一下,氢能车和目前的天燃汽车的原理不同。天燃汽车其实是油车发动机的延伸,是把汽油换成天燃气燃烧做功,原理和汽油发动机一致;而氢能车的原理是氢与氧发生质子交换,从而产生电,再推动电动机做功,本质上是氢能非燃烧方式发电,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发电,不直接用电池就完了???何必多此一举?还浪费这么多能量?

最有意思的是网上有个相当沙雕的论调,有人说,中国用的电大部分是火电,所以充电的电动车一点都不环保。

这不是扯淡么,那给手机也不环保,因为充的电也是一模一样的电。中国虽然70%的左右电还是火电,但是30%的电那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啊,而且光伏,风电比例还在逐年上升,中国的电力来源结构变的更加环保,你凭什么说电动汽车不环保?

而且电动车的环保相当于汽油车而言,无论如何只用电的电动车比烧油的油车环保n倍。电动车是零排放,而油车排放的是啥?一氧化碳,氮气hc 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你跟我说电动车不环保?

再瞎扯这种论调的傻逼建议拉黑。

总之,小日本格局太小,小事上很精明,大事上稀里糊涂,毕竟一届岛国,资源匮乏,没法按照中国的高度来理解未来的格局。

在中美联手下,日本在新能源汽车上败走也是必然的结果。

以后日本的汽车产业,如果不转变思想,基本就嘎了,风光几十年的日本汽车产业很有可能被中美联手绞杀,部分公司转型沦为中美汽车产业链的部分零部件的供应商已经是它最好的结果了。

日本已经错过了很多,不差一个汽车行业,在中美眼里,日本就是小国。

为什么一夜之间国产造车势力这么能打?

有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两年,国产造车老势力和新势力突飞猛进,真的这么能打?

我作为奥迪老车主只想说不是国产造车实力太能打,而是以前被外资/合资厂割了太久韭菜,一下子适应不了。

以前汽车分档次,基本是按动力划分,2.0的必然比1.5排量的贵一个档次,2.5的也比2.0动力贵不少。

但是这一切旧规则都被电动车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随便一辆电动车,只要配上双电机,基本零百加速就是4秒以内,4秒以外都属于差劲的,动力随便吊打油车。你想想油车时代什么车能跑进4秒?那肯定是保时捷,兰博基尼,法拉利,这种超豪华跑车!普通车哪有这样的动力?现在20万的车动力都能对标过去几百万跑车的动力,他不香吗?

一辆上百万宝马7系,在路口被人家20多万的小鹏p7,一脚电门超的连尾车灯都看不到的场景天天在发生。

小鹏广告词:绿灯起步,快人一步

电动车一来旧体系被打破了,因为电动机的做功原理和发动机完全不一样,电机上来就是能做到峰值功率满负荷输出,而且电动汽车的动力是直接输出,不像汽油车还要一大套变速箱等传动系统,而且油车的动力输出可只有60%!浪费很多能力,而电机能做到90%以上,自然而然,对于汽车性能最关键的动力方面电动呈现碾压之势!

丰田,大众,bba,这方面有点蠢,他们的电动车性能和产品定价还在考虑自己的老油车,因此动力不肯给多一点,续航不肯给多一点,多给点会死啊!我只能理解他们不希望自己家的新能源车会冲击老油车的销量,所以抱着这样的想法,这么干下去基本没任何前途。

毕竟小鹏,蔚来,理想,问界,极氪001,零跑c11/c01,这种多买一辆,意味着丰田,本田,bba们少卖了一辆。

而且最重要的是电机的研发成本,要远比燃油发动机简单多了,所以一夜之间,似乎中国车企都会造电动车了。

中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发展电动车技术到现在终于开花结果,美日欧汽车积累百年的发动机技术,被中国人绕了过去,再也不受制于人。

2007年中国就开始设想电动车时代了

但是大家也不能简单的把电动汽车仅仅驱动方式和油车做一个升级。

现在业内有一句话很精髓叫:上半场电气化,下半场智能化。

上半场电气化大家很好理解,现在汽车的动力方式从燃油变成电驱,同时带动了汽车电池,电控,电机行业发展和技术升级。

无论是电池技术的革新,还是电控系统的升级,对于中国雄厚的完善的工业基础来讲并不难,甚至国内外处于差距并不大。

宁德时代打遍全球无敌手,后面还有一干类似蜂巢能源,中航锂电,比亚迪,国轩,欣旺达,孚能,瑞浦等公司,国外能打只有lg新能源,松下,sk on,三星sdi,全球十强榜单,中国占6个。

而电控,主要就常说功率半导体的集成能力,国外有英飞凌,罗姆,安森美等,国内也有阳光电源,士兰微,斯达半导体,无锡新洁能,比亚迪半导体,中车时代电气等,从设计到代工到模块,到整个电控集成,中国人做的并不差。

而电机更简单,能做就自己做,不能做就找别人代工集成,无非就是功率,重量和体积比,怎么做达到平衡点,这点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难度。

这就叫上半场的电气化,下半场的智能化和电动汽车是紧密关联的。

仅仅一个动力驱动方式改变,并不能让消费者买单,所以智能出行成为电动汽车的另外一个卖点。

智能驾驶,以及整车更加强大的智能座舱功能对于原来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智能驾驶,需要大量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配合整车的计算单元来判断前方路况,未来甚至要形成上帝视角的车联网,降低车祸的发生概率。

对于车身控制而言,电动汽车配备更多的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来调配汽车各种路况下的通过性表现,甚至比亚迪的仰望u9,都能通过不同的车轮扭矩分配实现原地掉头,这点以前油车时代是不敢想的。

除此之外,人车交互水平也大幅提高,更科技,更智能的功能层出不穷,甚至华为问界m5的车机系统居然能准确理解:把窗户关上,但是给我留一条缝的意思,当时我在华为体验店,真的是惊呆了。

不是说油车不能加这些功能,而是老车企在这方面是短板,它真的弄不明白客户到底要什么?怎么做?所以有分析师认为汽车未来是硅产品,是电子产品,不再是一个机械产品,更像是带轮子的手机,道理就在这里。

智能化趋势就不可能回头,你必须加入。

但是,别说日本丰田,本田们整不明白,包括大众,bba,在软件智能化这块和国内相比就是小学生水平,这群老家伙都整不明白。不得已,它们一会要投这个芯片公司,一会要投那个智能驾驶座舱初创企业,它们自己这群老工程师是真的搞不定,只能通过投资,然后再弄过来集成到自己车上。

他们的老工程师还在想怎么做更省油,怎么能提高1%的功率利用率, 而国内车企疯狂的投入汽车智能化产业链,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国内不管老旧造车势力,在残酷的市场环境里厮杀之后,智能化的产品力明显高过国外老势力一大截的,但凡自己有点追求的公司,能做的都自己做,而且越做越好。

毕竟体验过这种高科技产品以后,谁都回不去,你现在再让我开啥功能都没有的油车是真心不习惯。

而且电动车的用车是真的省心,我一年不到13000多公里,我看来下账单仅需800块钱,一年油费没有8000我是不信的,而且至少每年不用保养的时候再去4s挨宰,我自己现在那辆奥迪a4l,现在去4s店保养,没有2000块钱是出不来的,而我的零跑c11,上次保养是70块钱,一个小时不到洗完车走人。什么保险贵?现在二保3300,有啥区别?

当然要体验电动汽车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

最好家里有固定车位,且能安装充电桩,同时用途主要是市区通勤,超过500公里的距离并不多,那电车是开着真香,我已经懒到离小区200米远的菜场买菜我也要开车去了。

当然电动车也有短板,北方城市冬季续航打对折,这是锂电池特性决定没有办法,只能期待未来的技术革新。

但是网上也有无脑黑的,什么春节期间,北方城市,开电动车回1000公里以外的老家,因为不方便来说电动汽车不行,纯属脑残,你咋不说我买个三轮车为什么不能上高速?非要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挑战电动汽车的极限,这不是有病吗?

总之,各方面优点一结合,自然而然你会觉得,似乎一夜之间,周围的人都换了新能源汽车,满大街都是各种车企的绿牌车,大势所趋,早换早享受,开过回不去,我说的。

电动汽车的终极格局远远没有到来,在市场的残酷竞争下,有些新品牌,甚至有些老品牌卷不过别人最终消失,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做的不好被淘汰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有没一种可能,中国各大汽车实力互相卷来卷去,最后卷死的是日系,美系,欧系的同行?

丰田,本田,bba们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只是被中国崛起的车企降维打击后卷死了而已。东方财富(sz300059)

只投龙头byd:

氢能是一种密度很低的气体,且易燃易爆,稍微有点泄露和空气结合,立马就爆炸,威力惊人! 氢能在运输工具动力上的应用就是“死路一条”! 氢能唯一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是光伏制氢储能发电!潍柴动力(sz000338) 雪浪环境(sz30038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95421/
1
上一篇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优点(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优点)
下一篇 没有了

为您推荐

联系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联系爱游戏全站app官网入口

在线咨询: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爱游戏app官网登录入口

返回顶部
网站地图